近日,商务部完成了2024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工作,对229家国家级经开区2023年度综合发展水平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记者注意到,在综合排名前30名榜单中,广东省有两个国家级经开区上榜,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广州经开区”)和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南沙经开区”)分列第2名和第15名,广州经开区已连续8年稳居全国第二。在实际使用外资前10名榜单中,广州经开区和南沙经开区分列第2名和第5名。
2023年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万亿元
据介绍,考核评价结果显示,国家级经开区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总体呈现总量扩大、质量提升的发展态势。
首先,其经济总量持续扩大。2023年,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万亿元,同比增长5.6%(名义增长率)。截至2023年末,东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拥有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以上、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拥有主营业务收入15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共1878家,拥有上市企业1041家,较前一年均有显著上升。
此外,其开放带动作用显著。2023年,国家级经开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0.2万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比重为2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92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比重为24%。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级经开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截至2023年末,国家级经开区拥有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707家,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1.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7.3万家,较上年末均有明显提升。而且其绿色发展成效明显。2023年,国家级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下降,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较上年提高8.7个百分点。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效能也正持续提升。截至2023年末,东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与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开展合作共建、国家级经开区对口援疆援藏援助边(跨)境经济合作区比上年增加182项。
设区40年,广州经开区以全市6.5%的土地面积创造约40%工业产值
当前,广州拥有9个经开区,其中国家级经开区4个(广州经开区、南沙经开区、增城经开区、花都经开区),省级经开区5个(白云工业园区、云埔工业园区、从化经开区、番禺经开区、琶洲经开区),已经发展成为广州市制度、经济、技术、环境要素集聚地,形成以实体经济为主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其中,广州经开区作为全国首批、广州首个国家级经开区,设立之初占地仅9.6平方公里,仅占广州GDP比例2%左右。设区40年以来,从荒滩蕉林到现代产业发展高地,以广州6.5%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约40%工业产值、44%实际利用外资、17%税收收入和15%GDP。
据了解,目前广州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各具特色,错位发展。
广州经开区于1984年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已发展形成汽车、新型显示、绿色能源、新材料、美妆大健康5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高端装备、生物技术、集成电路3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工业竞争力连续5年位居中国工业百强区前三,综合实力连续7年在全国国家级经开区中排第2。
南沙经开区于1993年获批,是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并形成以广汽丰田整车项目为龙头、以新能源汽车项目为扩展、以智能网联汽车为发展方向的汽车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实现国内首个宽禁带半导体全产业链布局,综合实力在全国国家级经开区排第7。
增城经开区于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重点培育“芯”“显”“车”即集成电路、显示器件、汽车及零部件三大特色产业,先后引进了超视界、维信诺、广州增芯等重点产业项目超600个、总投资超4500亿元,形成“芯车显”三大主导产业集群。
花都经开区作为国家级经开区“新兵”,以汽车整车制造和汽车零配件制造为主导产业,拥有东风日产、东风启辰两大龙头企业,集聚了200多家配套企业,是全市首个产值超千亿、产销超百万的汽车产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