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投放战争起于今年3月。Kimi智能助手在“拉一个用户要20-30元”的传闻中实现了300%的增速,成为话题中心。
后来杨植麟告诉我们,其实Kimi只有30%的增长来自投放,而且称“我们肯定不是投放最多的”。
关于投放上到底花了多少钱,各公司面对第三方数据,标准回复是“不准确”“没这么多”。相对可监测的数据是投放素材量和用户情况。
据广告营销数据平台 DataEye,Kimi 智能助手 10 月的投放素材超 18 万条,是豆包的 4 倍多。但目前,豆包的日活和月活都更胜一筹,据 QuestMobile,豆包 App 9 月月活为 4200 多万,Kimi 智能助手为 1000 万出头。
在投放上,字节的可怕之处在于不只有钱,还有效率。
字节掌握了中国最大的聚合广告投放平台“穿山甲”,同时有抖音等流量巨大的超级App。
从今年4月起,抖音App就不再接受其它AI产品的投放。同时,豆包作为字节系产品,在抖音投放时很可能有折扣。当年字节大力做教育产品时,就有类似的操作。
“现在创业公司一上来也得去字节买流量,这是最尴尬的。”一位投资人说。
投放和流量,只是字节等大公司在移动产品生态里的强项之一。他们过去还积累了产品设计、留存转化和商业化策略等App生产链条里的诸多能力。
据QuestMobile数据,今年9月,豆包App的30日留存率[1]达到34.5%,而Kimi智能助手和MiniMax的海螺AI都是约28%。
一位月之暗面人士告诉我们,他们在9月逐一列出了豆包有,而Kimi没有的功能点,开始仔细分析去年还不被视为对手的豆包。
大公司也在更强势地争取大模型API客户。
AI 儿童玩具公司 Haivivi CEO 李勇告诉我们,此前他们一直用 MiniMax 的语音模型,而当其产品在抖音热卖后,字节联系到他们,称可提供优惠价的豆包大模型 API ,还承诺升级抖音店铺。李勇说,现在 Haivivi 会同时调用 MiniMax 和豆包的语音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