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美国关税政策也让保时捷的业绩承压。该公司表示,今年前九个月,关税带来的额外成本为3亿欧元。路透社的报道称,保时捷公司财务与信息技术执行董事白禹翰(JochenBreckner)表示,今年全年美国关税政策将给保时捷带来约7亿欧元的损失,未来几个月公司将针对美国市场上调售价。

保时捷车间工人工作画面
面对当前经营压力,保时捷已启动组织结构优化,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裁员1900人,并于今年内裁减2000个临时岗位。第二轮裁员方案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公布。
销量方面,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中国和欧洲市场出现了同比下滑,其中,中国市场销量下跌幅度最大,同比下滑26%至3.2万辆,德国市场销量同比下滑16%至2.25万辆,整个欧洲市场(除德国外)同比下跌4%至5万辆。这些主要市场的销量下滑,也让保时捷在今年前三季度销量整体下滑了6%至21.25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首次下滑。自2021年以9.57万辆的交付量达到顶峰后,该品牌的销量便一路走低。2022年,保时捷全球销量同比增长3%,但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却同比下降2.5%;2023年,保时捷在华销量下滑幅度进一步扩大至15%,这也使中国市场成为保时捷全球唯一下滑的区域;2024年,保时捷全球市场销量同比下降3%,而中国市场则同比下降了28%。今年则是延续了这一下滑态势。
保时捷在中国新能源化和智能化等浪潮高涨的汽车市场正陷入困境。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下滑源于多重压力。保时捷正在受到中国本土高端汽车品牌的冲击,后者凭借先进新能源电池技术与智能化配置抢占份额。保时捷在电动化转型中相对滞后,旗下纯电车型Taycan前三季度销售12641辆,同比下滑10%。
面对困境,保时捷的自救重心正在转向中国本土化。保时捷近期成立上海研发中心,300人团队主导开发专属车机系统,2026年将搭载保时捷全系车型。9月29日,保时捷全新Panamera隽永版开启预售,这是保时捷“在中国,为中国”战略领导下的第三款中国定制车型。
另外,保时捷还在中国的渠道端推进整合优化,计划2026年将经销商缩减至100家左右,在一线城市加码投资。保时捷中国总裁潘励驰(AlexanderPollich)表示,赢回年轻且注重数字化的中国用户“是一场马拉松”,2025年为“校准年”,2026年将重启进击。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财报公布的前几日,保时捷宣布“换帅”。
现任CEO奥利弗·布鲁姆将在年底卸任,迈克尔·莱特斯将接任保时捷CEO一职,该任命自2026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布鲁姆自2015年10月起担任保时捷CEO,并在2022年9月接替赫伯特·迪斯执掌大众集团,开启了同时领导两家巨头企业的“共享CEO”模式。在他任内见证了保时捷的拆分上市,后者一度成为欧洲市值最高的汽车制造商。但此后公司的盈利能力持续下滑,股价也随之腰斩。股东们对“共享CEO”的不满也与日俱增。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保时捷已经多次下调财务预期,上个月刚被剔除出德国蓝筹股DAX指数。大众汽车也处于重组的过程中,正通过缩减产能和裁减数千个岗位来实现转型。

保时捷股价走势图
延伸阅读
多家车企警告:因中荷争端缺少中资芯片可能伤害美国
中资半导体企业在荷兰竟遭“强盗般掠夺”,从荷方的“此地无银三百两”,再到后续曝光的法庭文件,都指向——美国早就撺掇荷兰“下黑手”。
然而,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一些潜藏着强盗底色的西方国家,正“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据路透社当地时间10月16日报道,欧美多个主要汽车制造商组织团体当天晚间警告称,因中荷之间这场争端所引发的芯片供应中断,可能迅速影响美国的汽车生产。报道强调,中国半导体领军企业闻泰科技旗下子公司安世半导体控股有限公司所生产的芯片,对美国的零部件和汽车生产至关重要。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表示,多个汽车制造商及其供应商上周收到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的通知,称其无法再保证芯片的交付。ACEA警告称,汽车制造业可能会因此受到严重干扰。
在美国,代表通用汽车、丰田、福特、大众和现代等几乎所有其他主要汽车制造商的美国汽车创新联盟(AAI),也敦促尽快解决这一问题。
AAI首席执行官约翰·博泽拉(John Bozzella)说:“如果汽车芯片的出货不能迅速恢复,这将扰乱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的汽车生产,并对其他行业产生溢出效应,影响非常严重。”还有一些汽车制造商告诉路透社,美国汽车工厂最早可能在下个月就受到影响。

据报道,安世半导体生产的芯片,对美国的零部件和汽车生产至关重要(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