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大的城市,通勤的时间可能更长,但决定你通勤时间长短的还得是自己的钱包。在房租和通勤之间,你不得不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
打开某租房软件的地图找房功能,立马能够深刻明白地理位置对于房价的巨大影响。
好地段的房子,坐地也能起价。作为中国高科技企业的集聚地,中关村附近的房租起价就是五千块一个月。而且这里的房源不多,可供选择的范围也因此受限。
名声在外的西二旗站附近的房子更贵,一个月最少也要5600块。而这个房子还仅仅是能够放下一张床和数量不多的家具的"蜗居"户型。
这些地方紧邻着各种高科技企业、互联网大厂,房租高也是理所应当。相比它们,如果你在打工人梦开始的地方——回龙观找房子,就会发现起价相比中关村足足低了两千。
作为一个大型的住宅区,回龙观房源多、房租相对较低。这样的住宅区还有很多,珠三角著名的城中村、握手楼同样是房租低、通勤成本高的典型。
航拍广州城中村与远处的城市地标。受房租价格影响,年轻人往往选择居住在这里以节省生活成本/图虫创意
但是,房租低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它和通勤时间之间实际上构成了此消彼长的关系。住在中关村附近的上班族需要的只是一张共享单车的月卡,在公司和住所之间骑车往返的过程中还能哼哼小曲儿,心情舒畅。从回龙观来中关村上班就得倒腾在好几种交通工具的人潮和车潮里,被推挤着前进了。
受到居住成本的影响,年轻人往往选择居住在城区外围的15公里圈层外,这个位置接近北京五环附近、上海外环和深圳绕城高速。而他们的就业却高度集中在中心城区的就业中心、高新产业园区。
显然,他们就只能通过拉长自己的通勤时间在低价出租屋和高薪工作之间往返。
极端通勤,不只大城市才有
有人会说,极端通勤,这是大城市才有的。事实上,并非如此。
上班的地方和晚上睡觉的地方遥遥相望,这种就业和居住空间的分离,已经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了。城市规划上,研究者们将其称之为"职住分离"。
并不是城市规模越大,职住分离就越严重。
2020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基于通勤数据,研究了35座城市的"职住分离度"。所谓"职住分离度"是一个理想值,它的意思是:假设不考虑任何实际因素(比如薪资、交通),你到离你家最近的工作单位上班所需要的通勤距离。
结果发现,一些中型城市的职住分离比一些大城市还严重。比如,超大城市深圳的职住分离度仅2.5千米,相比之下,城市规模比深圳小得多的东莞和石家庄的职住分离度却是它的两倍有余。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有一条是共通的——那就是 " 就业中心 " 和 " 居住中心 " 不匹配。
就拿石家庄来说,它的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那一块,集中度相当高。
图中红色色块分布的区域就是石家庄市的就业密度最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