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房地产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偿债考验。
据克而瑞发布的数据,2025年,房地产行业债务到期规模甚至要高于2024年,达5257亿元。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为偿债高峰,到期规模约1574亿元,占全年到期规模的近三成。
在过往,房企的融资渠道多元且相对畅通,银行贷款、债券发行、股权融资等方式为其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动力,支撑着行业蓬勃发展。但如今,形势却急转直下,融资规模大幅下降。
今年以来,很多房企仍陷入融资困难态势,上半年房企融资1844亿元,同比下降了30%。销售情况也不乐观,7月份房地产市场继续低位运行。由于销售不畅,房企融资性现金流长期流出,偿债压力更大,债务违约现象还在持续。
截至8月末,全国已有77家房企发生债务违约,较2022年债务违约爆发期的44家近乎翻倍。
在融资难,销售不畅的压力之下,房地产行业还要面对三季度平均每月需偿还超520亿元债务,对现金流本就紧张的房企而言,无疑是“压顶之石”。
主动降债构筑长期安全边际
为了避免债务违约,房地产企业采取了多种化债方式改善资本结构,这不仅是企业自救的关键一环,也是行业整体风险化解的重要信号。
在房地产行业化债过程中,多数出险房企选择被动纾困,比如债务重组、资产出售或债务展期,以此来缓解流动性压力,并为恢复经营争取时间。截至8月末,有20家出险房企债务重组或重整计划获批准,化债总规模突破1.2万亿元。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