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岛上,有着被外界称为合肥可控核聚变的“铁三角”。除了BEST和CRAFT之外,还有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又被称为“东方超环”。它们构成了合肥可控核聚变的“核心地带”,背后又有一个共同身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事实上,纵观全国可控核聚变科研格局,中科院等离子体所也是重要一极。
更贴切地说,目前,我国形成了以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为“西物院”)和中科院等离子体所两大科研院所为主,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及相关民营企业共同参与聚变能开发的格局。其中,两大科研院所分别位于成都和合肥,二者又各有分工。
与合肥类似,在西物院牵头下,成都同样拥有一项大科学装置,即“中国环流三号”。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告诉我们,其与EAST、BEST各有侧重,以共同解决核聚变技术中的科学和技术难题。
其中,EAST专注于实现长时间稳定运行的高温等离子体实验,以探索未来商用核聚变反应堆所需的条件;
BEST是为了验证更加紧凑高效的聚变装置设计,旨在降低建造成本和技术难度;
而“中国环流三号”则侧重于高参数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特别是提高等离子体温度、密度和约束时间,这三大指标是衡量核聚变进展的关键因素。
也是在今年内,已建成多年的EAST和“中国环流三号”分别迎来突破:
1月,EAST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稳态运行1066秒,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其中,千秒量级是聚变反应实现稳定的重要基础,但运行时间越长,约束等离子体的难度就越高。此次实验超越千秒,意味着人类首次在实验装置上模拟出未来聚变堆运行所需的条件。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