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天兵科技的天龙三号,计划在24年6月首飞,其近地轨道(LEO)运载能力高达17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SSO)运载能力14吨,展现出直指猎鹰9号的野心。液体火箭的确存在运力优化的过程,首飞时基本无法达到设计的最大运力参数,例如朱雀二号最初设计为4吨,目前实现运力是1.5吨,但天龙三号的首飞无论成功与否,都将为行业的中大型液体火箭进展开个好头。
天龙三号
此外,星河动力的智神星一号计划在年底发射,LEO运力为5吨。这一数值在众多液体火箭中不算大,延续了其较为稳健的产品风格。
未来三年,计划发射的大运力火箭还有蓝箭的朱雀三号(LEO21.3吨)、东方空间的引力二号(LEO15-20吨)、中科宇航的力箭二号(LEO12吨)等。运力的跨越式提升也意味着研制难度的大幅增加,这些火箭距离发射成功可能还有不少难题要解决,但可以预计,我国的商业火箭行业有望在三年内形成小型火箭+中型火箭+中大型火箭运力丰富的型谱。
02.频次即是效率
其次,发射次数的增长是商业航天发展的关键指标。近两年,商业航天发射快速增长,2020年仅1次发射,2021年3次,2022年5次,2023年13次、接近国内发射总量的五分之一。预计2024年商业发射次数有望翻倍增长。
然而,稀缺的发射工位资源成为制约增长的主要因素。目前仅酒泉、东方航天港以及建设中的海南商业发射场可以支持商业航天火箭发射。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支持中小型商业航天火箭发射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但面向未来高频发射、更大尺寸火箭发射,并无优势。为了解决工位不足的问题,蓝箭航天在酒泉自建了发射工位。然而,对于深处内陆的酒泉而言,运输问题仍然是一个挑战,单次公路转运可能需要近10天的时间,而且随着液体火箭箭体直径超过4米,长途运输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加。
蓝箭航天酒泉工位
东方航天港则在9月成功实现了谷神星一号的民营火箭海上发射,引力一号也计划在此首飞。如果一切顺利,东方航天港将具备支持从300公斤级(谷神星一号)到4吨级(引力一号)多种火箭海上发射的能力。近年来,东方航天港的发射能力快速扩充,泰瑞号、博润九州号、东方航天港号等多条船只可以使用。不过,东方航天港主要支持固体火箭的发射,尚未具备液体火箭的发射能力。
2023年9月5日17时34分,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及附近海域使用谷神星一号海射型运载火箭,将天启星座21星-24星共4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安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