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中旬,出台的新政策,直接导致商务宴请等消费场景持续承压,影响已现于酒企二季报,短期内恐难消退。
《2025中国白酒酒业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酒类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客户数、客单价、营业额和营业利润的减少比例均高于增加比例;白酒行业整体营收与利润规模增速较2024年同期有所放缓。
集体“降度”
当白酒行业进入“存量竞争+结构升级”的深度调整期,酒企迫切需要找到新方向。
低度酒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5%,增速远超白酒行业整体水平,且更契合年轻人需求,成为行业集体发力的一大方向。
近年来,不少酒企将目光投向低度化,试图寻求突破,今年白酒企业的低度化更加“激进”。
首先体现在度数上。过去低度酒多在30度以上,43度飞天茅台、39度五粮液、38度国窖1573是主流,而今年度数直逼个位数。
五粮液将推出29度产品;泸州老窖已研发出28度国窖1573,16度、6度产品也在测试中;洋河股份也计划推出10度上下的低度潮饮。
酒鬼酒已完成33度、21度、18度等低度产品的研发工作;水井坊也表示,将在部分市场试点推出38度以下新产品。
此外,参与企业范围更广、积极性更高。不仅五粮液、泸州老窖等浓香头部酒企发力,洋河、酒鬼酒、水井坊等纷纷布局,天佑德酒等区域酒企也推出28度的柠檬风味青稞酒。
就连此前在低度化市场相对保守的酱香酒企,也有了动静。贵州茅台在2024年推出UMEET蓝莓气泡酒(6%vol),2024年年报显示,其“酱香系列低度酒体配套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已完成环保验收。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